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平台币成投资热点
加密市场经历几轮洗牌后,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价值币的发现和投资。
在当前绝大多数区块链生态尚未成型,技术构想尚未落地的早期阶段,数字货币交易所成为稀有的具备成熟商业模式的项目,随着市场的整体风险偏好下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到了平台币这一投资标的。
平台币特指由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发⾏的、能应⽤于平台内部助力实现其平台功能的⼀类代币。作为加密市场唯一看得见现金流且投资回报率较为清晰的币种,平台币成为注重基本面和价值投资者的关注重点。
事实也证明,在这波熊市中,平台币确实走出了非常抢眼的行情。BNB从年初的6美元最高飙升至39美元,HT在近期比特币大跌的行情中表现十分坚毅,MX、KCS、GT等二线平台币更是在上线后爆拉百倍,让无数投资者为之疯狂。
本期小葱特辑【平台币江湖】已陆续放送了近十篇文章,分别从发行机制、销毁机制、IEO模式等多个角度回溯了OKEx、火币、币安、Gate.io、抹茶、KuCoin、BKEX及BIKI八大热门交易所平台币的发展历程、政策机制及其行情联动逻辑。
在完成这一系列交易所平台币操作机制的基础分析后,我们进一步对这八个平台币做了对比研究,从流通价值、通缩价值、应用价值以及量化模型估值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赋值和评分,试图从中找到头部及新锐交易所平台币各自差异化的升值逻辑和投资价值。本文也是【平台币江湖】特辑的最后一篇文章,若用户希望获取更多关于平台币的专题研究,可添加小葱姐微信号(xiaocongjie1)予以反馈。
讨论平台币的价值,我们需要讨论什么?
平台币与交易平台本身属于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平台币是否拥有一套自洽的升值逻辑也是决定交易所行业地位的重要因素和差异化竞争手段。今年以来,各大交易所纷纷在提振平台币价值上不遗余力。
我们认为,研究平台币的价值并讨论升值空间,值得关注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平台币的流通能力及流通价值;第二、在可预见时间内,平台币的通缩机制;第三、平台币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后文会详细阐述为什么着重关注这三块。
就目前来看,通缩模型+应用场景拓展成了时下最流行的平台币价值赋能的法宝,各大交易所平台接二连三布局,且屡试不爽。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数字货币估值模型,由于币价本身反映的是一种价值期待,这类估值模型对于预测平台币的升值空间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分别从流通价值、通缩价值、应用价值以及升值价值四个方面对本期研究的八大平台币进行横向价值对比研究,核心目的并非在八个平台币币种之间一较高下,而是希望从中看出不同平台币的差异化升值期待,如有疏误,欢迎指正。
流通价值探析:头部交易所占据绝对优势
流通情况是包括平台币在内的所有数字货币估值时都需要考虑的基本维度。一般来说,流通性越好,代表参加该币种交易的人越多,交易操作成本低、渠道广,自然促进交易更频繁,相应地估值也会越高,
这里主要选取了换手率、已上架的交易所个数以及平台币自身的交易对个数三个指标来对各平台币币种的流通价值进行评估。
首先是换手率,也叫“周转率”,指的是一定时间内交易市场中代币转手买卖的频率,一般用“24小时内该币种的成交额/该币种的流通市值”计算得出换手率。传统股票市场也常用换手率作为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换手率越高,表明该币种的流通性越好。
其次是已上架的交易所个数,上架交易所是数字货币与投资者接触的核心路径,出于交易习惯、安全性和其他考量,不同用户群体可能在不同交易所进行操作,上架的交易所越多,越有助于其流通和频繁交易。
最后是平台币自身的交易对个数,该指标其实也可纳入平台币币种的应用价值范畴,平台币完成的是一种交易中介币的功能。这里将其作为流通价值的指标,是因为交易对个数越多,表明该平台币可以与更多其他币种进行直接配对交易,对促进其吸引更多币种生态的用户进行交易有所助益。
下面是八大平台币三个指标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币安为首的头部交易所(OKEx、火币和币安)在流通价值得分上总体占据绝对优势。由于头部交易所的平台币发行历史较久,平台生态庞大,其平台币已上架了非常多的交易平台,并且开通了数十个交易对,这对其广泛流通有极大助益。
但二线交易所的平台币虽然大多都只上线了寥寥几个交易平台,却在换手率上表现抢眼,根据非小号统计的数据,抹茶的MX和BKEX的BKK换手率都高出头部三大交易所,这说明用户对这些新锐交易所平台币的交易热情还是极高的。
通缩价值探析:新锐交易所表现抢眼
通缩价值是通过衡量一定时间内该平台币的通缩强度来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利好刺激。这里的通缩强度特指,各交易平台通过回购、销毁等操作降低其平台币市场供给量及流通量的强度,我们认为,通缩强度越高,对平台币价值的正向刺激将越大。
根据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基本规律,在总量恒定的前提下,市场上流通的代币量越少,而交易需求又无巨大变动的情况下,平台币的价格自然会在通缩效应的影响下攀升。
进入2019年后,各大交易所似乎格外注重平台币通缩模型的打造。在我们看来,能形成平台币通缩效应的主要有两方面政策:
- 一是锁仓政策,会影响一定时间内的平台币的实际流通量;
- 二是回购销毁政策,会直接影响平台币的供给量,且相关政策的规定和执行能反映未来该币种的通缩潜力,这也是今年最流行的平台币价值增值策略,近期回购销毁操作也愈见频繁。
为此,我们选取了5个指标来综合分析各平台币的通缩价值。
其中“锁仓比例”和“锁仓时间”,分别指的是官方公布的该平台币尚处于锁仓阶段的代币量占比以及锁仓时间,锁仓比例越高,锁定时间越长,表明将对近期内市场形成抛压的威胁更小,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体通缩模型的破坏性越低,因而通缩价值越高。
“销毁投入力度”、“预计销毁力度”、“已执行销毁力度”反映的都是各交易所为其平台币打造通缩模型的投入力度、预期力度以及执行力度,三者综合可反映该平台币的通缩效应强弱,得分越高,通缩效应越强,通缩价值越高。
详细评分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锁仓机制上,目前OKB、KCS、BIKI以及GT的锁仓比例都较高,MX 15%的团队份额已于今年6月12日全部解锁完毕。经小葱调查,OKB约40%的团队激励、早期股东以及基金会部分累计4亿枚都是到2020年开始释放,KCS的创始团队、天使轮顾问及天使投资人持有的高达50%的币将在1年后释放,而BIKI团队和基金会持有的27%的代币从今年1月开始每月释放1/48,经计算,目前还剩23%的代币未解锁,直到2023年才解锁完毕。
回购销毁政策上,能很明显看出二线新锐交易所的销毁力度得分都高于三大头部交易所,无论是从销毁投入力度,还是预计销毁力度上看,新锐交易所都似乎卯足了劲推动其平台币的通缩效应,将回购销毁视作其一飞冲天的增值良策。
值得一提的是,Gate.io似乎并无意随大流强化其平台币的通缩升值,这个老牌交易所似乎一直走着不同的路子,在2018年初绝大多数交易所发平台币的时候,它并无动静,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宣布推出平台币GT。此外,绝大多数交易所平台币的发行机制大多是,设置较低总量和较高的初始流通比例并不断从市场上回购和销毁营造通缩模型,Gate.io的机制则差异化较大。
据官方在4月1日的公告,GT发行总量10亿枚,初始流通总量仅3亿,且全部是通过在Gate.io平台的点卡销售中赠送。其余7亿枚(包括团队部分、基金部分以及挖矿奖励部分)在锁仓12个月之后分10年线性释放,也就是说其市场流通量将从2020年开始缓慢增加,并在10年后达到10亿总量。此外,虽在前期进行过一批GT平台币的回购,但无意做销毁处理,只是用做安全保障金的储备。
应用价值探析:头部交易所生态布局庞大,新锐交易所特色应用也不赖
平台币在发行之处实际是充当某种“功能币”,由于依托了交易所这样的实用平台,平台币往往比加密市场上一般的数字货币拥有更多功能属性和应用场景,这也是平台币被当作价值币被看好的关键原因。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平台币都只在发行它的交易所内部流通使⽤,最初主要在手续费抵扣、社区治理等环节应用。之后,各交易所意识到平台币的市场潜力,开始想尽办法拓宽应用场景,将平台币作为挖矿激励、分红机制、超级节点竞选等社区化运作的重要媒介,以及投票上币、IEO申购、阶梯费率与用户分级的准入门槛和执行依据。
每一项应用场景都为平台币提供了一条升值路径,甚至将其盘活成为了交易所的重要带量载体。因此,探讨平台币的应用价值,就需要考察该平台币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经小葱调查,目前平台币主要应用于下述场景:
1)手续费抵扣/返还
平台币可充当交易平台内的交易手续费,通常使用平台币支付手续费都会有一定的折扣,或者是,会以平台币的形式返还给用户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2)阶梯费率与用户分级
各平台按照用户的平台币持仓数量和时间对用户进行一定的级别划分,并根据该级别,差异化收取挂单和吃单费用,或者赋予用户差异化的分红收益。
3)投票上币
持有平台币的用户有资格参与投票决定该平台的上新项目。
4)IEO上币费/保证金
各交易所绝大多数都有“IEO平台”,并且多选择要求项目方使用平台币缴纳上币费用,或者锁仓一定数额的平台币作为项目上线保证金。
5)IEO申购参与权
各交易所的IEO新项目上线时,往往把持有一定数量的平台币作为投资者参与申购IEO项目的准入门槛。
6)IEO抢购额度分级
按照一定时间内(7天/15天/30天…)平台币的持仓量来决定投资者认购IEO项目的份额多少或者中签系数的大小。
7)社区投票决议
持有平台币者有资格参与交易所生态内围绕各项政策执行及社区治理决议的投票。
8)公链生态通证
头部交易所大多已开始布局公链,并拟将其平台币用作链上燃料,可简单理解为支付给矿工的手续费。
9)DEX手续费
将平台币用做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交易手续费。
除上述提及的常见应用场景外,各个交易所自身还有许多特色应用场景(如将平台币融入各类合伙人制度、分红激励及市场营销活动等等),或者大型交易所平台币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支付、钱包、矿池等等场景。
上表梳理了八大平台币的应用情况,从中可以直观看出,头部交易所的应用价值得分明显高出二线小交易所不少。
这是因为头部交易所大多建立较早,生态发展相对完善,基本上打通了其平台币的各类应用路径,不仅花大力气布局了公链和DEX生态,为其平台币铺就了未来去中心化的应用道路,还凭借自身的强大资源,将自家的平台币融入和各类钱包、矿池、DAPP等应用场景。
二线新锐交易所虽然生态和实力没有头部交易所强大,但也打出了许多特色牌。
例如BKEX将BKK融入数字理财产品,并在币客部落中充分盘活了BKK的用途;BIKI大玩合伙人制度,KCS则扮演其数字货币衍生品交易平台的重要燃料。这些新的玩法,也都为各自的平台币注入了非常多的新鲜活力。
升值价值探析:新兴平台币升值空间巨大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曾多次公开提及使用费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对加密货币进行估值的方法,并坦言该方程式十分适合交易媒介类 token 的估值。
费雪方程式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Irving Fisher and. Milton Friedman)在20世纪根据古典经济学家们流行的正统理论“货币数量理论”推导而出:
M * V=P * T
即,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价格水平乘以交易量。
该方程式在传统经济领域备受信赖,如今也常被用到Token经济领域,其中:
- M 表示货币流通总量(Money Supply),这里可以理解为代币的流通市值;
- V 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即代币的换手率;
- P 表示商品的平均价格(Price level),即代币的市场价格;
- T表示商品的总量(Transaction volume),即代币的市场流通量。
如果已知当前各个平台币的市场价格P、换手率V和流通量T,我们就可以根据M=PT/V来预估各个平台币的流通市值M,并且将其与目前实际的流通市值M’进行差异比对,从而获悉该平台币的升值空间,形成投资决策参考。
像费雪方程式这类常用的估值模型往往都被历史证明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任何一个估值模型也都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建议仅仅将量化估值结果作为参考指标之一,而非全部决策依据。
下面是各平台币的量化估值结果。
从上表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根据费雪方程式的量化评估结果,头部交易所平台币的升值价值空间并无优势。相反,新锐小型交易所的平台币似乎具有更大的升值潜力。细看会发现,这些小交易所的平台币换手率都比较高,最高的是BKK,达到近40%,而BNB这种大交易所的平台币则只有不到5%,虽说小交易所平台币的流通性没有大交易所强,但投资者的交易热情还是表现的相当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BIKI和GT的流通市值估值。根据费雪方程式估值结果,BIKI的预期流通市值将达到52.61亿,是当前流通市值(2.93亿)的近18倍,若仍按照当前流通总量3.93亿计算,BIKI1单价有望达到13.4RMB。按同样的估值逻辑,平台币GT的预期流通市值应该达到173.12亿,GT的单价则有望上涨15倍达到57.7RMB。不过,像BNB这样的老牌平台币则相反,其市值升值空间仅在2倍左右。
平台币江湖终极角逐
在对各平台币的流通价值、通缩价值、应用价值以及升值价值进行分别评定后,其实我们可以汇总得出这八大平台币的综合价值了。
通过上述八大平台币的全部得分情况,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综合价值评分结果显示,三大头部交易所平台币的价值优势明显。
其中火币(HT)以55分拔得头筹,OKB和BNB综合价值得分相当。年轻币种GT和BIKI表现抢眼,与其他新锐交易所平台币拉开了很大距离,直追头部交易所平台币。
2、整体来看,头部交易所平台币在流通价值和应用价值上显著优于热门新锐交易所,但在通缩价值上新锐交易所平台币也表现的毫不逊色;
3、新锐交易所平台币流通渠道有限,但投资者交易热情高涨;
4、新锐交易所凭借较为激进的回购销毁投入和执行力度,成功为其平台币注入了可观的通缩价值;
5、头部交易所应用生态丰富,其平台币的价值支撑牢固;新锐交易所虽然有一定的差异化特色应用,但因总体生态布局和资源的局限性,长期发展张力不足,平台币的长线投资需谨慎。
6、新锐交易所的平台币升值空间巨大,值得投资者跟进和关注。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所有内容只做信息分享学习使用,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内容不代表牛谈观点,发布者:小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iutan.com/1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