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进入快车道两次实验效果良好

8月2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下文简称“央行”)在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继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实际上,国家发行自有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2019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谨慎行事——央行数字货币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央行中有70%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工作或研究。报告称,BIS也支持世界各国央行努力创建数字版本的国家货币。

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较早开始探索法定数字货币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开始论证其可能性;2016年1月,中国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明确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2017年1月25日,央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在该平台试运行,并成立研发中心持续完善。截至目前,央行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已有五年时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研发进度和发行时间点,但实际上监管层面曾在不同渠道将央行数字货币的性质及设计情况向外界公布。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曾在某次会议上谈到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解时认为,法定数字货币应该是采用数字化货币形式、具有法定地位、国家主权背书和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化货币。10月12日,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国际电联第一次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工作会议上指出,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有价值锚定,能够有效发挥货币功能,且法定数字货币有信用创造功能,从而对经济有实质作用,这些是私人数字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法定数字货币还具有稳定货币价值功能。

此外,姚前还谈到,相较传统货币而言,数字货币优势体现在三点:

1、减少交易、货币流通成本,提高周转速度和效率

2、央行拥有权威完整数据,有利于货币供应总量调控

3、能够实现高效资金流追踪,反腐败反逃税等

姚前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是私人数字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法定数字货币有价值锚定,此外,法定数字货币有信用创造功能从而对经济有实质作用。

此外,姚前在公开发表的一篇关于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框架中提到,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投放体系,是在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须选择对现有货币体系、业务架构以及基础设施冲击最小的方式。

现任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成员在和链上财经沟通时也提到,央行在2016年启动的票据交易平台,就是为了去做一些数字货币方面的技术验证。他表示,虽然实验成果整体反馈是良好的,但是金融领域有它的特殊性。监管部门对区块链这种创新技术还是持谨慎态度。还是需要在可控的环境下能够进行一些长期的反复的测试和验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验证之后,再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推广。

时间进入2019年,央行的反复验证还在继续,同年5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的PBCTFP贸易融资的区块链平台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正式亮相,其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并已落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PBCTFP平台上已经搭建了4个区块链应用,有26家银行参与,实现了1.7万笔业务,超过40亿元的业务额。

虽然两次实验都反馈良好,但相比于中国庞大的金融市场,两次实验的体量还不足以让央行放心,这也显示了中国人民银行在该领域的谨慎。有业内人士向链上财经表示,一方面是研发时间差不多了,再加上Facebook的Libra的刺激,央行在加速推进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计划。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所有内容只做信息分享学习使用,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内容不代表牛谈观点,发布者:小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iutan.com/15612.html

Like (0)
Donate
小牛的头像小牛编辑
Previous 2019-08-07 18:24
Next 2019-08-07 18: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