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用户体验的7大痛点

“混这个行当的一说起区块链是满口的‘去信任’、‘透明’,要是只站在在编程层面和用软件验证数据的角度,他们说的大体上还没什么毛病,然而,一旦涉及到真实的用户端体验上,那前面说的两个特点和实际应用就是两码事了。”

—— Beltran Berrocal 的 ‘Web3 Design Principles’[1]

是日 EDCON 2018 刚刚在多伦多落下帷幕,一小群主流钱包和 dApp 的开发者们又另外组织了了一场围绕 Web3 用户体验的非常规会议。集会的目的是想让所有的开发者能站到同一层面上来,帮助大家梳理出开发中所共同遇到的挑战,尝试找出解决之道。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幸进行一系列与会者的采访,包括 Alex van de Sande (以太坊基金会), Jonny Howle (uPort) 、Dan Finlay (Metamask) 、Richard Burton (balance.io) 、Philippe Castonguay、Bryant Eisenbach和 Dan Tsui —— 采访录音在此处可见。

下文是关于采访中提及痛点的一系列总结,和自上次集会以来我们的一些额外思考。我们希望本文可以戳中 Web3 用户体验设计中的痛点,引起开发者、设计师以及其他建设者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思考。

痛点 #1:以太坊初体验

陌生的城市啊,陌生的角落里

由于当前整个业界“开发者写给开发者用”的设计习惯,许多小白用户在初次上手以太坊的前几步就彻底懵了。在内容上,一些概念和表达直接用外语表示,资深的开发者尤甚。大部分用户都必须经过摸索和自学,才能大致了解区块链,然后进一步探索其应用。尽管行业中已经有许多可用的学习资源,但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清晰文档,课程案例以及课件依然十分匮乏。

一切为了炒作

要想接入以太坊,就得先有以太币,要想买到以太币,就得先到交易所。因此自然而然,大部分用户的区块链之旅都是从交易所开始的。协议层和 dApp 开发者在项目构建的每一步中都必须时刻把这一点放在心上。

正如以太坊基金会的 Alex van de Sande 在采访中所言,以交易所或者交易平台作为区块链的入口势必会吸引特定的用户群体,也会丧失其他用户。他认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踏入区块链世界的用户都是些“寻找下一个风口”的投机客。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解释了业内投机文化的盛行,大多数讨论都围绕炒币、非同质代币或者以太猫那样的庞氏游戏展开。毋庸置疑炒币欢乐多,但并不是人人都爱炒币,投机的风气只会吸引更多的投机客。

针对新人用户的 dApp 设计者们必须对上述入口问题高度重视,在实际开发中努力把用户遨游区块链生态的第一步设计得更为简便。

痛点 #2:Gas

几乎每个新用户都会对 Gas 这个概念产生疑问。以太坊中的每一笔交易都要计算并收取一定的 Gas 费用,这不仅增加用户体验的复杂度,而且阻碍了小白用户的上手。对业内人士来说, Gas 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对那些刚刚接触区块链的新人,Gas 这个概念其实十分新颖。用户总是觉得,像信用卡、Venmo 这样的电子支付手段就是免费的。但在以太坊上,交易确确实实是要消耗算力来进行的,虽然目前只需要几分钱,但不啻为新用户上手的一大障碍,因为从免费到收费事实上是一个巨大的思维转变。作为开发者,我们必须强调 Gas 的重要性,并且在未来的开发中探索减少、隐藏以及移除 Gas 费用的替代交互方案,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痛点 #3:私钥管理 & 恢复

在每一段采访中,私钥管理绝对是屡屡被提起的痛点。私钥管理(或者说是不当管理)让许多用户的资产暴露在盗贼的觊觎之中,甚至使用户丧失对钱包的访问控制。

uPort 的 Jonny Howle 在我们的采访中明确指出了这个问题:指望用户在纸上记录随机生成的助记词来保管密钥是不切实际的。既然区块链有不依赖第三方保管资产的优势,那必然附带着大多数用户所无法承担的私钥保管风险。

而且私钥丢了怎么办?大多数人都有过忘记账号密码或是私钥的经历。业内也流传着众多千币户钱包私钥丢失,价值数百万法币的代币如石沉大海的故事。

对应的,根据 Metamask 的 Dan Finlay 所言,许多团队都在想方设法激励用户用更聪明的手段保管密钥,或者在用户流中将私钥保管到更安全的位置。像 MyCrypto 这一类的应用已不再打包处理私钥,而是将与私钥有关的交互交由硬件钱包和手机签名程序来完成。Geth 钱包也把他们的私钥管理从节点分离出来,而在自身应用中进行私钥保管。鼓励用户导出并清除浏览器中的私钥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但在目前,如果用户坚持不买硬件钱包的话,并不能说究竟哪一种私钥保管方式是最合理的。

痛点 #4:UX 标准化之路

把这么多钱包开发者集中到一个地方来开会的好处就是能理清大家开发中共同遇到的问题。然而整个区块链开发生态中通用的设计语言和标准化最佳实践依然是难以达成共识的。不同团队各有各的用户体验方案。在这方面,带有激励性质的用户体验调查报告、对反馈的开放包容态度以及日常的社区沟通不啻为完善用户体验、增强设计一致性的三大法宝。

痛点 #5:区块链词汇表

区块链世界里面的很多词汇都和他们的原意大相径庭,比如钱包、币等等。今年的早些时候,MyCrypto 的 Taylor Monahan 在一场讲座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钱包’一词是有歧义的,它会使用户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对这个词无端地作出一系列假设”[2]。由于始终无法做到 1:1 的对应,直接从现实世界中取词来描述区块链会不可避免地误导用户的判断,给交互带来麻烦,甚至时不时导致出错。

举例来说,人们总会把 ERC20 代币误认为是“真正”的代币。然而目前为止,根据代码和社区标准,只有以太币才是 first-class token(直译为“一等资产”),而其他的仅仅是智能合约罢了。事实上,以太币可以完成许多 ERC20 代币所不能完成的事情,反之则不成立。但由于 “token” 一词的误用,涉及到 ERC20 代币时,用户往往并不理解这背后的关系。

在这个行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许多概念好像根本没有合适的对应词,我们可以重新组织一些基本描述。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需要更好地赋权给那些老到的命名人士和 UX 设计师,并且提供给他们一个能对当前概念重新命名的平台。

痛点 #6:清晰表示

好像一到了用 dApp 的时候,用户就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区块链“老用户”也有这种体验,他们只是根据习惯来操作,并不知道黑箱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以对交易签名为例:通常由软件生成交易,而用户使用私钥签名。没有人会真正去手动生成自己的交易。所以如果你无法验证或者不清楚软件究竟拿了什么来让你签名,你只能选择相信软件,然后来者不拒地对软件给你提供的东西签名。

上述提到的用户体验问题就是用户没法验证自己是不是在对正确的交易签名。这可不像对应的“万维网世界”,用户在那里如果存疑,可以点击浏览器地址栏中的绿色锁形图标、检查 SSL 证书,判断网站究竟是合法的还是在钓鱼。社区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已经有 EIP 提案在探索解决。(比如说 EIP 712)

痛点 #7:缺乏 UX 设计师

目前为止,业内最主要的人群是开发者、研究人员和交易者。UX 和设计师在这一领域有些后知后觉了。某种程度上,业界也没有足够的激励来刺激 UX 设计师们抛下一切投奔到崭新的区块链浪潮中。并且 UX 的工作并不像程序员们在 GitHub 上的 commit 那样量化可见,他们有不同的工作节奏,工作性质也与开发程序不同。

根据 Open Source Design 博客的观点,“GitHub…… 专门迎合了开发者独特的需求和技能。它这样做,一定程度地排除了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以至于变成了程序员的代码仓库。设计不是这样的,它不能独立存在。设计需要构建在相互理解、相互优化以及协作之上。” [3]一方面许多团队都在竭尽力量招募大量 UX 领域各方各面的设计师,但更关键的是真正重视设计工作,激励设计,这样以来才能促进设计和开发的协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结论

区块链世界甚至把一些糟糕的用户体验设计当作军功章,他们以为“只有懂区块链的人能用的设计能把其他小白用户有效地筛出去”。对像协议层一类的技术,这种想法存在一定的可取性。但糟糕的用户体验设计大大危害了整个系统的可信度,用户们可能因此向错误的地址发送数字资产或是造成其他本可避免的损失。所以如果我们的愿景是令区块链成为大多数公众参与的社会实践,我们必须矫正当前的 UX 设计态度。

虽然已经有一些 试验性的解决方案,但业内尚未形成解决这些 UX 难题的最佳实践方案。所以探索的大门依然对所有 UX 设计师和有想法的人敞开,让用户能更好地上手这项去中心化技术亟待社区的共同努力。此处就是开发者和设计师们同心协力探索良好用户体验模式的基本原则和要素的一次尝试。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所有内容只做信息分享学习使用,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内容不代表牛谈观点,发布者:小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iutan.com/15809.html

(0)
打赏
小牛的头像小牛编辑
上一篇 2019-08-08 16:07
下一篇 2019-08-08 16: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