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看到一些通证经济的设计里面提及“我们采用Token作为激励工具”类似的说法,粗看起来这没问题,Token 如果存在价值,自然可以拿来做激励。但如果我们把激励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今天在ENChain的用户群里面,一篇比较金钱激励与Token激励的文章引发了热议,文章前半段写的都对,后半截的结论却看上去总是哪里有问题却又说不清楚。其实问题很简单,作者混淆了激励与Token之间的关系,把发放Token与激励画上了等号,才会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偏离方向,由于论据是错的,自然结论会看上去怪怪的。
每个区块链项目都试图发行一个Token来驱动各方为项目贡献价值,试图让参与方因为Token的价值(更准确的说是价格)的上涨参与进项目贡献,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取得回报预期,这确实是一种激励,但我们也会轻易的发现,这样的激励其实唯一的依赖项不是项目本身,而是Token的价格。多数情况下,项目方并没有仔细思考项目成长能否与Token价格形成联系,还没有构筑起Token对于项目的价值映射时,就盲目的将Token登陆交易所,将Token价格与投机市场短接。项目方的意图我们可以理解:快速产生市场定价,通过价格上涨激励参与各方来做xx即挖矿的贡献。
但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努力基本都是徒劳的:由于过早的与投机市场短接,Token的交易所价格并不能与项目价值产生联系,我们可以观察到,此类项目最终无非陷入两个极端:
- 早期募资中出售了大量Token,上所后早期投资者的抛售压力加大,币价下跌,最终由Token价格带来激励价值的想法破灭,项目陷入停滞;
- 币价由于种种原因上涨,而由于币价没有与项目自身价值产生联系,大家更倾向于炒币而不是用Token来换取项目内的权益,项目由于没人实际使用沦为空气;
我更倾向于将Token理解为一个记账工具,记录你在项目中的贡献,同时Token也是你在项目里面权益的体现,只有Token与项目的实用性挂钩,才可以让Token真的具有价值,除此以外,几乎都可以将其理解为空气币。而激励本身,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办法更加简单直接的来呈现,而不是一定要参与者拿到Token -> 去交易所换成基石币 -> 去OTC换成人民币 这样麻烦且反人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其实就隔离掉无数参与者了。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初步总结了两种激励范式,目前看还是非常有效的,由于具体项目要具体分析,所以方案本身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以免给大家带来误导,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交流,以后更新的文章里面也会多写。
区块链给我们提供了两大工具,一个是用来记账的Token,一个是根据规则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构成有效激励的核心,只是发出一些Token,就说你对用户进行了激励,完全属于偷懒,因为你根本没有想明白激励是为了什么。我想,一个有效的通证经济模型,起码要具备下面几个要素:
- 表示使用权与表示收益权的Token分离,不能只发行一个Token即代表使用权、又代表收益权;
- 不依赖中心化交易所定价,项目尚未成形,上交易所无异于饮鸠止渴;
- 避免项目价值与投机需求短路,隔离使用行为与投机行为;
- 努力构建一个有效的社群基础,这是生态自我演化的培养皿;
我们总是把区块链技术改变生产关系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当我们真的去驱动一个项目时,人性和懒惰往往又占了上风。“先这样,以后慢慢完善”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而问题在于,在互联网产品里,快速迭代没问题,而在通证经济的设计上,事先把问题和风险想好,却是必要和重要的。因为在去中心化的协作中,你不知道对面的参与方是人,还是鬼 …
希望你们看懂了。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所有内容只做信息分享学习使用,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内容不代表牛谈观点,发布者:小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iutan.com/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