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乐观 币市冲破黑暗还很远呀

 

这一年,区块链世界并不太平。尽管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让人们对区块链的价值产生了怀疑,但最近 Facebook 发布的 Libra 大有一副颠覆各国央行的气势,算是给活跃在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经历大风大浪后,如今区块链行业已今非昔比。区块链在新形势下会有怎样的新发展?区块链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老铁们,请跟随营长一探究竟。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的回答往往是“自互联网以来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当下许多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区块链最早出现于中本聪对比特币的构想之中,它是比特币背后的去中心化账本,是由区块首尾相连组成的链条,其区块中存储着该区块时间内对应的所有交易,六万多节点内都存储着区块链数据的完整备份,从而构建了一个高度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区块链网络。

致敬先驱者

在比特币之前,已有很多先驱进行过“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尝试,比如 DigiCash、E-Gold、B-Money、Bit-Gold 和 Ripple Pay 等。

 

DigiCash (1989):直译为数字货币,由 David Chaum 创立。DigiCash 旨在创建一个数字货币系统,使用户能够在其中进行无法追踪的匿名交易。这种愿景也是比特币创立的初衷,遗憾的是它生不逢时,在电子商务行业即将起飞的 1998 年,DigiCash 破产了。

E-Gold (1996):直译为电子黄金,顾名思义是一种由黄金储备作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但由于在当时这种理念过于先进,该公司饱受法律纠纷的困扰,最终 E-Gold 创始人 Douglas Jackson 对法院提出的非法提供汇款服务以及帮助犯罪分子洗钱的指控表示认罪。

B-Money 和 Bit-Gold (1998):在 1998 年,密码学家 Wei Dai 和 Nick Szabo 各自提出了独立但设计思路十分类似的去中心化货币系统,分别为 B-Money 和 Bit-Gold,这些系统都只提供有限的数字货币供应作为对投入计算资源用户的奖励。

Ripple Pay(2004):最初是一个在可信交易对手之间交易借条( IOU )的系统,现在也是一种加密货币。

RPOW(2004):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是 token 系统的原型,token 可以用来与其他人交易以换取计算密集型的工作。它的创建者是比特币的第二个用户 Hal Finney(第一个用户是中本聪),部分灵感来自于 Bit-Gold。

是炒作?还是早期革命?

区块链的设计思路在于跟踪每一个比特币的使用情况并保护去中心化账本不被未经授权的交易更改,这样做的好处是:比特币用户无需相信任何人,因为没有人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中作弊。许多其他加密货币项目也都模仿这一设计理念,希望在新的区块链上构建新的加密货币来解决比特币的痛点

 

也有不少目光长远的人发现了区块链在加密货币之外的巨大前景,比如去中心化的、由密码学机制保证安全性的数据库,这些区块链的忠实粉认为区块链不仅可以取代中央银行,还可以开创一个对抗审查的在线服务新时代。他们认为新时代的应用程序应该更多地对用户负责,并且还应摆脱谷歌和 Facebook 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控制。

当然,互联网巨头 Facebook 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6月,Facebook 向世人公布了区块链项目 Libra,其将被用来构建全球性的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由成千上万个运行着比特币软件的节点组成不同,Libra 将会被一个仅由100家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协会控制。Libra 的出现将给当前基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 Libra 将会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由私人控制的货币体系。

但“由巨头公司取代政府职能”这一方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去中心化革命”。到目前为止,整个加密社区对 Libra 定性是好是坏仍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认为 Facebook 的 Libra 是为了确保用户不需要信任其他用户或任何中央机构而对技术的误用,也有人因相信“Libra 让区块链真正走向主流”而欢欣不已。

 

如今,像 Libra 这种“私有”区块链越来越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摩根大通和存托信托清算公司等金融巨鳄都在试图使用区块链结束来提高股票等资产的交易效率。当下金融行业内的交易员正与时间赛跑,快速地买入或卖出股票等资产,可谓是分秒必争,但转移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可能需要数天的时间,不少技术专家认为区块链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区块链在看似不着边的企业合规性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毕竟将数据记录、存储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帐本中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和审计人员的摩擦,能让贪污犯和逃税者无处可藏。此外,还有很多颠覆性应用,比如,沃尔玛正在使用 IBM 开发的区块链追踪供应链,这可以帮助沃尔玛追踪食品的污染源。业界也出现了许多区块链落地的实验:使用区块链进行投票、土地产权记录、二手车转让、房地产公证、保障流媒体内容所有者的权益。

在整个区块链的上升期中出现了许多类似于“基于区块链的 xxx”的炒作,但问题是,如果一个组织(比如 Facebook、Google 和沃尔玛等)可以完全掌控数据时,它真的需要区块链吗?现在说哪些区块链实验将会真正改变世界还为时过早。不过,创建不可篡改数据库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无论是那些激进的无政府主义技术人员,还是循规蹈矩的银行家。

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修订者”

比特币于2009年1月问世,它是一款开源软件。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查看它的源代码或使用它,许多人也确实这样做了。起初,许多区块链爱好者发现比特币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设计,所以他们试图通过修改代码来改进比特币,莱特币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莱特币受比特币的启发并建立在比特币软件之上,它旨在提供更快速的交易。

建立在比特币软件基础上的第一个非加密货币项目是域名币,它是一个用于注册 .bit 域名的系统。在传统域名管理系统中,当你通过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www.csdn.net”来访问专业 IT 社区 CSDN 官网时,就会有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帮助你找到这个网站,这个数据库本质上就是互联网的地址簿。

 

长期以来,维护互联网自由的活动家一直担心这种传统域名管理方法会使审查过于简单,因为政府只需要通过强制负责管理域名注册的公司更改中央数据库就能轻而易举地关停一个域名。美国政府就多次使用这种方法关闭了被指控违反赌博或知识产权法律的网站。

为解决这个问题,域名币将 .bit 域名的注册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中。理论上讲,只要没有密钥就无法更改域名注册信息,如果政府想要关停 .bit 域名网站,就必须找到该网站的负责人并强制其交出密钥。

2017年,以太坊或其他基于以太坊的项目通过 ICO 筹集了大量资金,这些项目方通常会在完成软件或底层技术开发前出售一定数量的加密货币,一方面是为了让投资者可以尽早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是为开发者提供资金来完成项目。但问题在于,这些发行活动游离在政府监管框架之外,因而投资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法律和政府的有效保护。

自 ICO 热潮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明确表示,ICO 等加密货币发行活动违反了证券法。但当下越来越多的公司找到了法律和监管的漏洞,常见做法是用风险投资等传统方法筹集资金,然后免费向用户“空投”加密货币。

 

2013年,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帮助开发者在无需依赖原始比特币软件、无需从头开始编码的情况下轻松、快速地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

2015年,以太坊主网正式发布,通过智能合约人们无需第三方人工干预即可自动执行协议内容。比如,你可以创建一个智能合约来赌明天的天气,你和你的赌博对手可以将该智能合约上传到以太坊网络并发送一些以太币作为赌注,第二天智能合约将检查天气情况以判断谁是获胜者,并将奖金发送给获胜者。

以太坊平台中建立了许多这样的“预测市场”,预测市场让人们能够预测许多有趣的结果,比如哪个政党将赢得大选。只要智能合约编写正确,那么用户就不需要信任交易中的任何人但事实证明这种设定往往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2016年,一名黑客攻击了一个民主化投资计划并从中盗取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以太币,该计划的设想是投资者汇集资金形成资金池并投票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投资,但智能合约中的一个编码错误使得一名至今仍未被抓住的黑客盗取了资金池中的一部分资金。这次被盗事件给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是不是在区块链中,我们都很难将某个人从交易中移除。

区块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它也会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区块链系统的安全协议使得区块链的速度非常慢;比特币每年的耗电量可以比肩某欧洲小国;以太坊为开发者提供了编写 DApp 的工具,但现有技术还无法为去中心化电脑游戏提供绚丽的图形界面,也无法搭建一个大型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以太坊的出现让业界看到了区块链的巨大潜力,自那时起,学术组织以及创业公司中出现了众多区块链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声称将在某一方面取得巨大突破。以太坊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有条不紊地解决区块链的各个痛点,但到目前为止,谁将夺得桂冠还没有定数

这种没有一家独大的现状给企业区块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当密码朋克想借区块链颠覆或至少绕过巨头企业时,这些巨头也看到了区块链的价值并开始纷纷进场,他们往往青睐只有少数几个公司和受邀合作伙伴才能参与的区块链,而不是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公链,因为他们深知数据的重要性,他们只愿将数据保存在少数员工、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手中。当然,这种模式也具有很高的处理速度。

而对于想使用区块链技术的非科技行业公司来说,区块链技术开发并不会成为阻挡其业务推进的绊脚石,因为他们可以在像 IBM 和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公司业务框架中找到相应的技术集成服务。随着私有区块链的发展,人们又有了新瓶装旧酒的想法,就是使用私有区块链来完成区块链的初衷:支付手段。

由于高昂的交易成本及剧烈波动的价格,将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梦想已近乎破灭,于是一些人开始寄希望于基于私有区块链的“稳定币”,即一种与现实世界中实际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摩根大通发布了私有区块链 Quorum,其中一个重要使用场景就是稳定币;今年6月,Facebook 发布了 Libra,旨在建立一套简单、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虽然慢,但确实来了

抛开铺天盖地的炒作以及颠覆各大行业的夸大其词,除了投机和支付之外,整个区块链行业仍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支持者认为技术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才能被大多数人认可、实现规模落地,毕竟互联网基础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存在,但直到几十年后的21世纪才开始无处不在,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在早期也并不被看好。

 

Libra 的出现表明区块链技术将会持续存在,但短期内还不会颠覆世界。Libra 创立的初衷是让用户能够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这些“稳定币”将由许多现实世界中的实际资产支持,其最早期的使用场景就是跨境支付以及应用内购买服务等支付场景,但它最终也可能会成为构建各种 DApp 的起点。比如,Facebook 希望探索与 Libra 区块链相挂钩的数字身份认证机制,你可以使用 Libra 提供的数字身份登录应用程序、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工作以及证明某个电子邮件或某条社交消息属于你等等。

当然,这些服务也可以建立在比特币、以太坊等现有公链之上。如今以太坊正探索从 PoW 逐步过渡到 PoS 的以太坊 2.0,从而提升以太坊平台的竞争力;比特币也有了闪电网络的加持,增加交易速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支付成本;甚至 Facebook 也承诺将在未来五年内逐步让 Libra 走向完全的去中心化,只需等待技术理论的成熟。

区块链的倡导者也对直接在区块链上建立其他金融服务 (DeFi) 的可能性十分感兴趣。比如,智能合约可以用来在没有监管机构的条件下进行点对点贷款,还可以用来处理像保险这样逻辑更复杂的业务。

有些人认为区块链还可以帮助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执行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比如,你可以将遗嘱存储在区块链中,换句话说你的遗嘱可能就是一个智能合约,它会根据你的指示自动将你的遗产分配给相关继承人,同时,区块链这种基于技术的信任也可以取代公证人员。

比特币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运营在任何一家公司或组织控制之外的在线服务。现在来看,区块链所做的一些创新确实是一件好事。但不要过于乐观和心急,毕竟离冲破黑暗还很远呀!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所有内容只做信息分享学习使用,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内容不代表牛谈观点,发布者:小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iutan.com/7038.html

(0)
打赏
小牛的头像小牛编辑
上一篇 2019-07-18 15:42
下一篇 2019-07-18 15: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