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让很多人对之又爱又恨。曾经有段时间,无论是链圈还是币圈,都高举“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大旗,各期所得的摇旗呐喊。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呢?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从网络发展角度来诠释这个问题,非常认同。特翻译,以飨读者。来为大家揭示一个比区块链更大的概念:Web3,她才是未来网络的大部队。与Web3相比,区块链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急先锋。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万维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让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10年后,互联网变得更加成熟且可编程,我们看到了Web2.0的兴起,它给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彻底改变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走得更近,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信息的互动。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中间人,一个充当了A和B之间相互了解或信任中介的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中的大多数都做得很出色,拥有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发现层,但它们也规定了交易的所有规则,这些平台拥有我们所有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似乎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即:分布式网络,或Web3。
区块链可以为我们带来真正的点对点交易,无需中间人,比特币是第一个案例。虽然比特币是没有银行经理的点对点货币,但由其衍生出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Uber的情况下构建拼车服务,在没有Airbnb的情况下构建公寓共享,在没有Facebook和Twitter的情况下构建社交媒体。
终结服务器
我们首先有了计算机,然后我们开始通过互联网协议连接计算机。在早期的个人电脑时代,我们把数据保存在软盘上,弹出它,走到需要文件的同事面前,把软盘插入那个人的电脑,然后把文件复制到他们的电脑上,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互联网把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使这些拷贝的传输速度更快,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互联网被广泛采用的30年里,我们的数据架构主要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架构)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并通过Internet由另一台计算机检索。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每个设备,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冰箱,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但数据仍然集中存储在我们的端设备U盘上或者云端上。
这就引发了信任问题:我能信任那些存储我的数据的人或机构吗?内部或外部、人为或机器故障,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
从数据君主制到数据民主
点对点的P2P数据架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存在了,它们凭借BitTorrent和Tor浏览器等文件共享程序而声名鹊起。结合密码学和博弈论激励机制,区块链将P2P架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将所有存储在中央计算机上的集中式数据机构转向更加分散或完全分布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新的网络和数据结构,就是Web3。他是对过去30年互联网发展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网络原始理念的回归。
在Web3中,我们重新定义了数据结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连接的世界中。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只是这个分布式网络技术栈中的一个。虽然区块链是一种记录谁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很棒的点对点方式,但它对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不理想,原因有两个:
- 区块链太慢。
- 从设计上不允许隐私存在。
从客户-服务器的互联网到分布式网络的转变将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各项技术栈不断成熟,这种转变似乎正在从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转变为完全分散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分布式架构更具有容错性和抗攻击性,但它们也较慢。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的系统。集中式系统也有优势,而且很可能会占上风,但仅限于特定的用例,比如需要低延迟的场景。
未来,在很长时间内,客户机-服务器的Web模式将与分布式的Web模式长期共存。过去一段时间的区块链,也许只是吹响了Web3的号角,也许是Web3的先锋队。
无论是以太坊、EOS,还是IPFS等技术,都是这支先锋队中的勇士。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所有内容只做信息分享学习使用,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内容不代表牛谈观点,发布者:小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iutan.com/21709.html